【广州日报】国产机器人助阵!68岁阿姨换上全新膝关节

2023-02-15

      中山一院盛璞义教授团队近日成功完成多例同类手术

      68岁阿姨患重度膝关节炎,几乎无法走路,严重影响生活。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主任、关节外科主任盛璞义团队,在国产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顺利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术,为她解决了这个困扰。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2月14日从该院获悉,国产手术机器人应用于膝关节置换,让手术过程更精准、快捷,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为患者术后康复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目前,中山一院已完成二十多例国产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术,机械力线“0偏差”比例比常规手术更高。

 

      重度膝骨关节炎让她几乎寸步难行

      患者陈阿姨(化名)双侧膝关节均患重度膝骨关节炎,让她几乎寸步难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根据治疗规划,去年8月,她先接受了常规的左膝关节置换手术。今年1月,当她需要完成右膝关节置换手术时,经过全面专业的评估分析并征得她和家人的同意后,盛璞义团队为陈阿姨施行了机器人辅助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在医学工程师和AI的帮助下,我们在术前就能用更高的效率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盛璞义教授介绍, 术前,手术团队对陈阿姨进行下肢CT扫描,准确呈现骨骼立体信息,多角度观察截骨和假体安装效果,并进行关键数据的测量。

      以前,手术团队设计一整套方案可能需要两个多小时,熟练医生设计方案的时间更短。而现在借助与国产手术机器人配套的AI系统,术前医生只需要20分钟即可为患者“量身定制”出手术方案。主刀医生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

 

      机器人辅助 手术更精准更安全

      术中,在盛璞义教授的指挥和操作下,手术机器人有条不紊地配合团队完成配准与截骨操作。

      机器人能根据指令,自动调整机械臂末端摆锯位置和角度,使截骨锯片自动对齐手术规划的截骨平面,医生轻推机械臂即完成截骨操作。

 

盛璞义教授使用关节手术机器人实施截骨操作

 

      “有了机器人助阵,我们可以把手术做得更精准,更安全,缓解了手术医生的精神压力,从而更专注于手术质量的控制。”盛璞义评价,机器人辅助下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既避免了传统手术髓内定位带来的术中出血、脂肪栓塞和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又确保了截骨的精准性和稳定性,且摆锯运动范围被限制在安全边界线内,能有效保护侧副韧带、血管等重要软组织,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采用常规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住院时间一般需要需要10天到14天。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创伤小、出血少。据了解,目前在该科接受同类手术的患者,5-7天即可出院回家休养。

      要评估膝关节置换手术放得准不准,主要看能否让置换后的机械力线与“原装”接近,偏差角度越小越好。以陈阿姨为例,与采用常规手术的左膝相比,机器人辅助手术后,右侧下肢在对位对线等精度上有了明显提升,偏差角度在2度以内(见下图)。

 

 

      “在我们医院,以往采用常规手术把力线的偏差角度控制在3度以内,占比可以做到70%-80%。”盛璞义说,运用机器人辅助的20多例手术中,力线偏差角度基本被控制在3度以内,还有多例达到了0度,意味着与“原装”相比毫无偏差。

 

 

      盛璞义表示,置换人工关节的患者恢复功能取决于三个条件:手术设计和施行准确,假体材料质量优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配合到位。要想尽可能多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患者要重视术后随访和康复训练,不可掉以轻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实习生 邓心怡 通讯员:彭福祥 章智琦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部分由医院提供

报道链接:https://pc.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1978925

报道时间:2023-02-14